1
开展专业建设相关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专业建设质量,促进专业内涵式发展,根据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及学校总体发展战略,支持我校涉外法治专业群、智慧司法专业群、国际传播全媒体人才培养产教融合虚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等项目建设工作,10月市财政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拨付支持经费,为做好该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更好地保障相关工作的开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4年经费分配方案》,已经学校审定通过执行。
2
组织开展2024年重庆市“大思政课”建设文化育人典型案例校内征集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学校提升文化育人成效,全面推进“大思政课”高质量建设,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按照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工作要求,组织开展2024年重庆市“大思政课”建设文化育人典型案例校内征集工作,按限额推荐6项典型案例参与重庆市教科院评选。
3
2024级校级本科拔尖班、特色班开班仪式隆重举行
为增强同学的荣誉感,表明全校上下建设好拔尖班、特色班的决心,让大家感受到拔尖班和特色班的改革和创新,10月15日举行2024级校级本科拔尖班、特色班开班仪式。
7个2024级校级本科拔尖班、特色班全体学生参加,林维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学校将从全校层面为各班级统筹配置资源,不断探索适合西政办学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更成熟、更高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助力学校“双一流”创建,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西政力量。
本月,完成2024级校级本科拔尖班、特色班生源信息全景分析报告,为进一步加强拔尖班、特色班建设提供更全面的支撑。
4
组织召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会
为保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各环节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时掌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10月17日,组织召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会,王怀勇副校长出席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部署。教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部分相关学院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就本学院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
5
组织开展校级本科虚拟教研室建设培训会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探索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形式,推动虚拟教研室建设,10月22日下午,教务处组织开展校级本科虚拟教研室建设培训会,各校级虚拟教研室负责人、成员及有意开展虚拟教研室建设的相关教师6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会主要围绕虚拟教研室平台的主要功能、教研活动组织、资源共建等内容展开,并对虚拟教研室平台建设使用进行了现场指导。下一步将积极培育省级、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推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6
组织开展2024年本科教材审核工作
根据《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教材管理实施细则》和《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教材建设管理办法》相关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教材编写管理工作,落实教材“凡编必审”“凡审必严”相关要求,组织开展2024年本科教材审核工作。将组织校内外专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全面审核规划教材编写情况,审核通过后方可出版。
7
全面启动我校本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工作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动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全面启动了我校本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工作。为保障该项工作科学、顺利的开展,提供充分和全面的决策数据支撑,拟定了我校专业全景分析方案,将报请学校审定。
8
完成我校专业维护工作
根据教育部专业设置工作相关要求,完成我校专业维护工作,10月25日完成教育部平台上我校今年新专业申报和全部专业的信息校对、维护工作。根据重庆市教委要求,梳理提交我校停招专业信息。
9
做好各级各类项目管理工作
拨付2024年立项和结项的各级各类教改项目学校资助经费,拨付各微专业项目中期资助经费。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下半年各级各类教改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启动各级各类教改项目结项工作。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校级“本科人才培养创新突破专项”结项验收工作的通知》,启动2024年校级“本科人才培养创新突破专项”结项工作。提醒课题组按照要求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发放各级各类项目结题证书。
10
14门课程入选市级一流本科课程
10月25日,市教委对2024年重庆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评审认定结果进行公示,我校《数字经济法治概论》《外国民商法(双语)》《审计职业道德与法规》等14门课程入选市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课程1门、线下课程1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0门、社会实践课程1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1门。
11
立项3门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根据《关于开展2024年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立项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经个人申报、专家评审、校内公示及学校审定,立项《民事强制执行实务虚拟仿真实验》等3门课程为2024年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
12
召开课程知识图谱建设培训会
为提高课程知识图谱建设质量,10月8日下午,教务处组织召开了2024年本科课程知识图谱建设培训会,首批开展课程知识图谱建设的教师与课程平台技术人员就课程问题图谱、AI助教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13
组织师生参加中国法治实务大讲堂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10月17日上午,教务处在勤业楼第二会议室设立中国法治实务大讲堂西南政法大学分会场,组织各法学院、刑事侦查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共计49名师生观看了中国法治实务大讲堂启动仪式暨第一讲。
14
完成2023-2024学年实验室信息统计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报送2023-2024学年高等学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的通知》中的工作部署和总体要求,完成2023-2024学年实验室信息统计工作并报送市教委。
15
完成2024年度实验室安全自查整改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中的工作安排,完成自查整改工作,形成《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自查整改总结报告》报送市教委。
16
开展两场“庭审进校园”活动
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巴南区人民法院进校开展了两场“庭审进校园”活动,分别进校审理了一起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我校《法学导论》《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模拟实训》《刑事诉讼法学》课程共计500余名本科生现场观摩了庭审。
17
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10月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9个,其中新建基地8个,续签1个,合作共建单位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尔果斯市司法局、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检察院、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检察院等。
18
推进专业实习数据上报工作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大学生实习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报送工作的通知》,开展2024年度专业实习数据报送工作。全校13个学院共计上报实习数据4434条,教务处已全部完成数据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相应学院。
19
遴选推荐重庆市“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创新实践案例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转发关于开展“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经教师申报,遴选推荐“以国学经典读书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实践”参评重庆市“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创新实践案例。
20
开展市级语言文字科研项目结项工作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重庆市语言文字科研项目2024年第一批结项审核情况的通报》,我校“重庆市少数民族区域推普的法律基础及完善路径研究”“高校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培养研究” 两个项目顺利结项。教务处按照市教委要求开展市级语言文字科研项目2020—2024年结项清理工作。
21
召开2024年度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填报工作协调会
10月16日下午,协调会在学校勤业楼一会召开。王怀勇副校长强调,各相关部门要全面落实责任制,注意填报数据的方式方法,教务处要做好统筹协调和服务工作,加强数据填报和管理的安全意识。教务处负责人着重介绍了本年度数据库填报的新变化,并就填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填报相关要求作了强调和说明。
22
召开本科教学质量提升专项工作会,部署“本科教学质量月”工作内容,并就教学质量相关文件征求意见
23
开展本科课堂集中巡课工作
教务处对巡课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提出了巡课纪律要求并发放了巡课记录表,由教务处工作人员分组进行每日巡课,重点对本科课堂的教风学风进行专项督查。
24
整理上学期学生课程评价反馈情况
对上学期学生课程评价反馈情况进行整理、排序,并在教务处微信公众号上推送2期《你的评价上榜啦》,展示学生们对课程的精彩评论。
25
完成新生入学资格复查等相关工作
完成2024级普通本科及第二学士学位4201名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学籍注册信息核对、学信网人像比对工作,对符合入学资格的4201名新生在学信网进行学籍信息电子注册。
26
编辑完成2024年本科生源质量报告(分专业版)
27
赴澳门参加内地与澳门高等教育展,完成澳门保送生招生咨询工作,并撰写工作情况报告
28
我校赴新疆、江苏参加本科招生线下招生宣传活动
10月24日至27日,我校国际法学院陈露楠、李盈霞两位老师前往江苏省徐州市,参加由中国教育在线主办的“2024全国高校走进高中系列宣讲活动”,与江苏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徐州一中等多所高中的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10月24日至25日,我校本科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同国家安全学院马方院长等一行4人,赴新疆参加乌鲁木齐八一中学大学节活动,为学生及家长讲解了学校招生专业、学科优势、人才培养特色、报考注意事项等内容,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民商法学院
29. “《民法典》时代的中国民法学和商法学”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10月12日下午,讲座在图书馆一楼岭南厅成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北京大学法学院刘凯湘教授与武汉大学法学院温世扬教授作为主讲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赵万一教授作为与谈嘉宾。讲座由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谭启平教授主持。西南政法大学部分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同学聆听了此次讲座。
法学院
30. 第三届“民诉法教学连线”学术研讨会在渝成功举行
10月19日,由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与比较民事诉讼法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民诉法教学连线”学术研讨会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等近50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民诉法教学连线”系全国性的民事诉讼法教学研讨活动,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发起,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民事诉讼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推进民事诉讼理论研究和专业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31. “我国数字刑法立法模式展望”学科交叉多师同堂沙龙成功举行
沙龙活动由《科技刑事法问题研究》课程负责人陈世伟副教授主讲,陈善雄教授、张光君副教授、张琼副教授以及张楚博士多师助力,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法、立法学等视角分享了“数字技术发展的底层逻辑”“数字时代的刑法挑战”“数字时代我国刑法立法模式”等方面的看法,全体学生深度与谈。此次沙龙是2024年校级本科人才培养创新突破专项“基于《科技刑事法问题研究》‘新文科’课程培养复合型法学本科人才的实践展开研究”系列活动之一,是我校“多师同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尝试,探索“学科内部融通、外部学科自然交叉”,推动我校人才培养创新突破。
刑事侦查学院
32. 我校成功主办第二届“龙信杯”电子数据取证大赛
由西南政法大学和山东警察学院主办、苏州龙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龙信杯”电子数据取证大赛于近日在线上顺利举行。本次比赛分为院校组和职业组,其中院校组比赛吸引了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等20多所公安院校,以及天津大学、上海政法学院、暨南大学等近百所综合类院校,共计127所高校的956名学生报名参加,353名来自全国各地公安部门、取证分析部门的专业取证人员报名参加了职业组比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刑事侦查学院严耀斌同学获得院校组第九名,2024届毕业生解泽获职业组第一名。
国家安全学院
33. 国家安全学院召开海外利益安全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调研座谈会
10月22日,座谈会在博学楼召开。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胡尔贵指出,今年是学校“海外利益安全”本科专业首次招生,作为全国首批2个招收海外利益安全专业的高校之一,学校上下将抓落实、促发展,齐心协力做好海外利益安全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同学们就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实习机会、就业方向等事项提问,教务处、学工部、科研处相关负责人和学院老师等深入细致地解答。学院将不断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探索出一条契合时代要求、发挥学科优势、彰显学院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商学院
34. 商学院举办法商融合量化研究系列学术沙龙活动
10月23日下午,沙龙活动在致雅楼教赛学实验中心开展,嘉宾有来自重庆新国大研究院的掌曙光研究员,我校商学院伏红勇教授、李雨洁副教授和王奎副教授。本次学术沙龙聚焦本科生科研,闫馨予等5位本科生分享了自己的学术成果,嘉宾们对同学们的学术成果做了点评与指导,鼓励他们进行学术训练研究,跳出课堂之外,在本科阶段接触学术方法,培养学术思维,助力今后攀登学术高峰。
经济学院
35. 全国奖5项!经济学院学子在2024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贸易综合技能大赛获得佳绩
近日,经济学院副院长刘苓玲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高昊教授、国际经济与贸易系郭苏文副教授、数字经济系李永奎副教授、留学生辅导员徐艾洁老师带领5支队伍,赴杭州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贸易综合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经过激烈角逐,经济学院学子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荣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的佳绩,郭苏文、林永强和丁柯尹3位老师获优秀指导老师奖。本届大赛报名院校共527所,报名人数达16569人,赛事吸引力不断扩大,已成为极具影响的全国性品牌赛事。
马克思主义学院
36. 我校成功举办重庆市2024年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竞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专场复赛
10月20日,该赛事在西南政法大学成功举办。市教委宣教处处长李林齐莅临现场指导工作,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怀勇、宣传部部长张伟莉、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勇成、院长商爱玲到现场指导并观摩了比赛。来自重庆市25所本科院校的25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师参加了复赛。为了凸显课堂效果,现场有十几位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这次比赛,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力配合,精心组织,为比赛的顺利举办提供全程服务保障。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37.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子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能力竞赛中再获佳绩
近日,该赛事区域赛在乐山师范学院展开,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金莹老师的指导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贺子颖、周海蓉、罗林玲三位同学组成的“BOOK可思议队”荣获三等奖。此次区域赛共有来自贵州、四川、云南、重庆四大省市自治区170余支队伍参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既是对专业知识与运用的考验,也是比拼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体现团队的综合素养。比赛既是生动的人力资源实践教学活动,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成效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