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培养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聚焦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下的教风学风考风建设,本学期研究生课程持续采用考试方式进行,现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课程期末考核相关事项作如下通知:
一、考试时间
本学期研究生课程期末考试拟安排在第20-21周进行。
二、考核方式
研究生课程以“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的形式开展考核。过程性考核以随堂测试、课程作业、创新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结果性考核以线下闭卷和开卷考试、口试、操练等形式进行。其中,专业必修课程结果性考核采用线下闭卷考试的课程应占一定比例。
三、命题要求
(一)考核时间
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试卷题型、试题材料阅读量和试题要求自行设定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以2-3小时为宜。
(二)命题原则
以考查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为目标,以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和评价方式的灵活性为原则来命制试题。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重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凸显学科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考查复合型、交叉型的知识点,注重知识的综合性、扩展性、应用性,考查学生知识迁移、重组和创新能力的突破。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要重视知识的实用性,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特点处理好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关系。
(三)题目类型
题目类型应与命题原则相契合,凸显研究生分类培养的差异化。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主要以“创新能力”考查为目标的评析、论述等主观题型为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主要以“实践能力”考查为目标的文书撰写、案例分析、文书写作等材料题型为主。
四、课程成绩管理
(一)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专业必修课程:原则上学术型研究生课程成绩应由平时考核40%+期末考核60%组成,专业型研究生课程成绩应由平时考核50%+期末考核50%组成。
(二)课程考核成绩应符合正态分布规律,体现一定的淘汰原则。即成绩分布状况在直观上呈现为“良好占比居多,优秀与差占比偏少”的特点。
五、具体工作安排
(一)11月24日17:00前:考核形式确定
1.各课程负责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实践实训课)填报《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改革方式审批表》(附件1,电子版、纸质版一式一份),所填内容必须真实。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应具有可行性和前瞻性,能够连续执行,由课程开课学院负责审核并签署明确审核意见。
2.各教学单位填写《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形式统计表》(附件2),课程考核形式应与课程考核改革方式审批表保持一致,并提交电子版、纸质版(学院签字盖章)一式一份至研究生院培养管理科。
(二) 12月4日12:00前:试题提交
1.采用考试形式进行期末考核的课程,任课教师按照《研究生考试出题模板》(附件3)的格式出一套试题,连同《研究生试题审批表》(附件4),经教研室及学院审核同意后(签字盖章)交至开课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秘书处。
2.各学院教学管理秘书应将各试题及试题审批表,统一用信封密封好,且在封口处签名后交至研究生院培养管理科。
(三)第20—21周:考试
具体时间和考试安排另行通知。
(四)2026年2月27日前:成绩提交
各任课教师于2026年2月27日前将研究生课程考试成绩录入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闭卷考试的课程应将相关试卷交回本单位存档备查。
六、其他事项说明
(一)各课程负责人应进行统筹,同一层次、类型和名称相同的课程应统一课程考核标准,采用同一套试题进行考核。
(二)任课教师确定考核形式及考核要求以后,务必将相应要求传达给学生,统一出题的各班级,考核要求要传达一致。
(三)全英文课程考核应以英文命题、英文答题;双语课程考核命题应使用英文命题,答题可使用汉语。
联系人:张老师;联系电话:67258590。
研究生院
2025年11月19日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