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1 023-65207056
联系电话2 17623608632
当前位置:首页 >>培训动态>>
西南政法大学同等学力

分类导航

西南政法大学“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发布时间:2023-11-06

近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贵州大学承办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圆满落幕。

image.png

我校《从“贾理”到“法理”: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规范治理能力再造——基于黔东南苗族八村的田野调查》从2000多所高校推荐的40万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主体赛一等奖。这也是西南政法大学首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一等奖。《深度学习辅助功能材料实现多场景下毒品原位识别》项目获主体赛三等奖。此外,在国赛红色专项赛中,2个项目获二等奖,1个项目获三等奖。西南政法大学在本次“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实现了获奖等级和获奖数量的“双突破”。



image.png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1989年举办至今,每两年一届,已连续举办十八届。大赛以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为宗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本届“挑战杯”竞赛搭建主体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红色专项活动、“黑科技”展示活动有机组成的“1+1+2”赛事整体架构,共吸引到全国2000多所高校、40余万作品、250多万学生参赛。

本次“挑战杯”竞赛启动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团委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等单位精心组织、筹备,全校215个项目参加校级决赛,其中18个项目晋级市赛并全部获奖,获我校“挑战杯”重庆市选拔赛决赛历史最好成绩。在紧张的备赛阶段,校团委邀请相关专家累计开展赛前专题辅导、模拟路演20余次,各学院精心组织院级赛事遴选推荐优秀项目参赛,项目指导老师悉心指导学生参赛,营造了良好的科创氛围。


主体赛一等奖





项目名称:《从“贾理”到“法理”: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规范治理能力再造——基于黔东南苗族八村的田野调查》


项目简介:“贾理”是苗族习惯法的表现形式,而“法理”是现代化的依法治理。从“贾理”到“法理”,实际上是从传统民族治理模式向现代化治理模式的转变。项目以“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如何实现法治现代化”为研究内容,深入挖掘法治引领主体的重要作用,针对性地提出治理能力再造的路径和措施,充分助力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法治现代化建设,为我国法治化建设贡献智慧。

指导老师

任世丹、王晓



项目推荐学院

法学院


项目负责人

严雨桐


项目成员

金添、李文多、徐雅婷

崔慧彤、任高莹、罗子骏


image.png


主体赛三等奖





项目名称:《深度学习辅助功能材料实现多场景下毒品原位识别》


项目简介:该作品积极响应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的国家号召,成功制备并优化了系列功能材料,以图像、光谱为输入,以毒品种类、含量为输出,搭建了多场景下广泛适用的深度学习模型,利用模糊识别策略处理复杂数据,实现了多种毒品的快速模糊识别,开辟了毒品检测领域的“一体式”新路径。打破了毒品识别单一的瓶颈,推动毒品检测在禁毒工作中效应最大化,助力毒品犯罪大范围的普查工作和预警机制的构建,将禁毒工作真正“反客为主”。

指导老师

黄锐



项目推荐学院

刑事侦查学院


项目负责人

牟焱滟


项目成员

杨婷、文泽轩、廖海林、杨舸、刘禹豪


image.png

红色专项二等奖





项目名称:《赓续传承川东红色革命精神,艰苦奋斗助力山区乡村振兴——基于重庆市武隆区白马山全域旅游助力当地产业发展的调研》


项目简介:项目团队总结白马山8年开发以来的华丽转变,实地深入探访和平中学等红色遗址,从红色文化中凝练出坚持人民立场、坚定科学真理、求真务实等红色精神。基于此,展开了对白马山度假区旅游公司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成果及其背后精神渊源的调研,并对其中宝贵的红色精神进行总结推广,力求提升川东红色革命文化的知名度,更好地用红色精神凝心聚力、助力乡村振兴,探索新时代武隆振兴智慧。


指导老师

程德安



项目推荐学院

刑事侦查学院


项目负责人

周廉朕


项目成员

贺颖、冯佩佩、汪彦彤、李鑫悦、姚俸禄


image.png

红色专项二等奖





项目名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实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基于新疆阿克陶县汉语言普及工作实施状况的调研》


项目简介: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统一规范有利于提高处理民族事务的法治化水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应运而生。新疆阿克陶县虽远在新疆边陲,仍坚持国语教学,加快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以贯彻该法的落实,但立法不够细化、执法和监管缺位,民众法观念水平仍有待提高。本项目团队旨在通过对该法的实施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并从立法、执法、监管和法观念的提升等角度就强化该地的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指导老师

张鹏辉、黄丹



项目推荐学院

民商法学院


项目负责人

徐美凤


项目成员

张斐然、黄丽璇、郑熠、李雨轩

陈政显、汪奇东、田诗语

茹柯耶姆·艾力、娜娜·哈德勒别克


image.png

红色专项三等奖





项目名称:《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成效评价及优化路径——基于重庆市1743份问卷和25份人物访谈的实证调研》


项目简介:该项目团队成员由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2021级的6名学生组成,基于1743份问卷和25位人物访谈进行实证研究形成了成果。利用问卷调查、文本分析、深度访谈、田野观察等方法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评价体系,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把握大学生对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的认知与践行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深度访谈和田野观察,进而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对其取得成效、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指导老师

林峰


项目推荐学院

外语学院


项目负责人

敖柯


项目成员

周果、曾天媚、陈晓臻、杨香仪、葛皓铖

image.png

获奖感言



校团委书记

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王晓




获此殊荣,倍感荣幸,倍感振奋,感谢学校党委对创新创业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项目组全体成员的辛苦付出。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未来,创新创业学院将以此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平台提档升级,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汇聚起创新创业的西政青春动能,勇攀高峰,再创佳绩。



一等奖获奖项目《从“贾理”到“法理”: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规范治理能力再造——基于黔东南苗族八村的田野调查》指导老师

法学院副教授任世丹


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多次,很开心此次能够实现我校“挑战杯”赛事奖新突破,非常感谢学校党委、创新创业学院的支持。参加“挑战杯”等学术科技竞赛是一种很好的课外研学手段,能让学生们深入参与科研项目中,潜心钻研成果,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未来,本项目将持续推进研究试点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理念,将成果带进百姓家,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二等奖获奖项目《赓续传承川东红色革命精神,艰苦奋斗助力山区乡村振兴——基于重庆市武隆区白马山全域旅游助力当地产业发展的调研》带队老师

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程德安


这是篇用脚走出来,用真情写出来的调查报告。白马山区是团队负责人周廉朕的家乡,思考同一地区的后进发展问题,体现出年轻一代的时代担当。从2021年7月开始,团队深入山区,用两年时间走访了大约100户村民,10余位村干部,8位企业员工。这些一手资料为如何传承好川东红色革命精神,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份调查报告深刻提示了川东红色革命精神与全域旅游发展的内在精神联系,为白马山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态贡献出了西政学子们的青春与智慧。



一等奖获奖项目《从“贾理”到“法理”: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规范治理能力再造——基于黔东南苗族八村的田野调查》项目负责人

法学院2023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严雨桐


非常开心能和项目组成员们一同备战,取得佳绩。贵州是我的家乡,作为一名贵阳人,能够为家乡发展和基层治理建言献策,我更是备感荣幸。在此,特别感谢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感谢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全程陪伴,感谢项目组成员不辞辛劳、精诚合作。从理论到实践,我们从法学课堂走进田野乡村,以更坚定的步伐向新征程迈进;从贾理到法理,希望我们的法律距离理论和类型化建议能够为少数民族地区治理贡献青春之力。终场的哨声总会吹响,但前进的风帆一直高扬。愿以此为起点,再创西政佳绩。



近年来,西南政法大学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激发师生创新创业活力为重点,联动学校职能部门及学院,形成上下联动、共同协作的创新创业教育格局。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以“挑战杯”“互联网+”等高水平大赛为抓手,在积极备赛的同时,将大赛转化为面向广大青年学子的实践平台、培养青年学生科学精神的第二课堂、提升青年学生协作能力和集体观念的有形载体,开展项目培育辅导、推进成果落地转化,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氛围,力促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不断开创学校高水平育人新局面,为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